近年來,作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實驗基地的新豐縣梅坑鎮大嶺村塘陂嶺積極帶領各村民小組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抓政策機遇創新社會管理,發揚主人翁精神,全面開展以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村民參與為內容的議事協商,并把議事協商與“公助民辦、全民參與”的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打造創新社會治理的“大嶺樣板”,共促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共建平安和諧秀美鄉村。
黨建引領,構建多方參與新格局
位于國道105線旁邊的大嶺村塘陂嶺片共有老一、老二、大門、水門四個村民小組106戶503人,世居村民主要為朱、潘兩姓。2019年,塘陂嶺片在村“兩委”指導下,通過村民協商和投票選舉,成立了由黨員、村民代表、村民小組長、優秀青年、老干部、志愿者和駐村法律顧問等多方參與組成的村民理事會,制定了理事會章程,建立以黨建為引領、以村民為主體的農村自治和議事協商機制,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模式,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推動新農村建設加快發展?! ?/p>
以民主形式產生的村民理事會在黨的領導下,以目標和問題為導向,依法規范議事協商程序,從事關村民生產生活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入手,充分發揮理事會成員的專長和調動村民參與的積極性,根據不同的協商議事議題,分別采取上門走訪、政策宣講、法制宣傳、思想動員、集思廣益、調解息爭、愛心救助等多種議事協商模式,積極構建片區村民參與的協商議事格局,組織村民同心協力當好“黨的政策宣傳員、村民事業組織員、為民辦事服務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確保“小事不出村、村內事情村解決”?! ?/p>
近幾年來,理事會共組織發動塘陂嶺片村民參與議事協商村莊整治、基礎設施建設、鄉風文明建設、公益事業發展等民生實事和調處鄰里矛盾糾紛等共計37件,4年來實現“零上訪”目標,受到了上級部門的高度評價。
議事協商,傳承精神文明新風尚
為進一步完善村民協商議事機制,理事會通過組織片區村民共同協商,選定村里一棟具有三棟五串四點金風格、保護傳承意義大的清朝建筑——新華第客家圍屋為村民議事協商辦公場所,爭取到省專項資金173萬元對圍屋進行修繕,并配備辦公設備,上墻有關制度,經常組織引導村民集中在這里,圍繞農村的矛盾糾紛、平安鄉村建設、群眾“急盼愁難”問題和民生實事等展開議事協商,廣泛開展“民事民辦、由民做主”的基層民主治理,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p>
期間,理事會通過組織召開片區村民會議,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議事協商,集體決策,形成了集體的事大家想、大家辦,激發了村民主動參與家鄉建設和社會自治的主人翁精神,夯實了各項事業的發展基礎。去年,塘陂嶺片又爭取到上級資金167萬元用于完善公共基礎設施,通過共商共建方式安裝路燈35盞、興建文化室1間、建設文化廣場1個、新建自來水池1個、鋪設綠道500米、修繕巷道2條共250米,議事協商為民辦實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p>
去年初,塘陂嶺片在理事會的組織下,通過議事協商,充分發揮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機制,制定了《塘陂嶺片助學濟困擁軍活動實施方案》,首期募集善款3.6萬元,并長期接受村民的愛心捐款,所得善款全部用于開展助學濟困擁軍活動,著力弘揚和傳承文明鄉風。兩年來,塘陂嶺片共評選出星級文明戶20戶,在傳統節日為村里60歲以上老人發放節日慰問金100-200元/人,為考上大學的學生發放獎學金200元/人,為應征入伍家庭送上慰問金300元/戶,有力促進鄉風文明和道德風尚建設。
盤活資源,服務鄉村振興新發展
塘陂嶺片留存多處嶺南風格的客家祖屋,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儒林第和新華第兩棟圍屋,均為縣級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對研究新豐古建筑具有較高價值。為充分發揮歷史文物在鄉村振興中的價值作用,2020年冬,理事會組織村民協商議事,共同發起“拯救老屋行動”,由村民集資和投工投勞拯救修繕老屋,并將儒林第老屋租賃給有實力的企業,由其投資180萬元進行修繕,打造文化藝術交流培訓基地,這為村小組和村民帶來租金收入3.18萬元/年?! ?/p>
其中,新華第圍屋還是紅色文化傳承地,中國工農紅軍早期領導人李任予曾在這里讀書和生活了10年。為此,理事會充分尊重村民意見,圍繞打造“傳承李任予革命精神”的紅色教育基地進行議事協商并達成共識,全民推動紅色文化品牌建設。去年開始,理事會在上級部門大力支持下,積極搜集李任予青少年時期讀書生活往事,特別是深入挖掘李任予參加革命的光輝歷史,在新華第圍屋精心打造紅色革命文化宣傳街,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李任予的革命英雄事跡和戰斗歷程,為美麗鄉村建設增添新活力?! ?/p>
同時,塘陂嶺近年來還結合本片經濟基礎、資源條件、區位優勢等實際,進一步厘清并盤活片內的天然溫泉、森林、河流、土地、樓房等集體優勢資源,契合縣里的溫泉小鎮重點建設項目,通過議事協商,融合開發田園風光、紅色教育、森林氧吧、鄉村碧道、農家樂等項目,探索文化傳播型、服務創收型、鄉村旅游型等特色農村經濟發展模式,打造新豐鄉村休閑旅游亮麗名片,多渠道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