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豐縣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縣委“改革攻堅規范治理年”工作部署,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推進多元解紛“3334”機制,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基礎性作用,有效減輕群眾訴累和增強基層訴源治理效能,筑牢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今年上半年,全縣推進訴前化解各類矛盾糾紛418宗,多元化解結案占比為93.25%。
打造“三種場景”拓寬糾紛解決渠道
新豐縣通過建立訴調對接“固定場景”,構建“巡回+”辦案“現場場景”,為群眾提供先行訴訟輔導、訴前委派調解、立案繁簡分流、訴中委托調解等“一站式”糾紛解決及線上立案、在線訴訟、在線調解等服務?! ?/p>
該縣利用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硬件設施,整合相關行業調解組織資源,成立專門的訴調對接中心,設立相應的服務窗口和調解工作室,通過“巡回法庭+人民調解員+綜治中心+村社干部”的辦案模式,發揮當地干部對糾紛當事人的熟悉度和影響力,靈活運用法理情及時就地予以化解。通過設立4個鎮級網上巡回法庭,在全市率先實現網上巡回法庭全覆蓋,2022年上半年共接待群眾咨詢241人次,訴前化解矛盾糾紛59宗?! ?/p>
此外,該縣還推進多元化解“線上場景”,以省法院訴訟服務網、云上法庭為依托,打造網上立案、網上送達、網上調解、網上開庭等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的訴訟模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群眾感受到便捷、高效、貼心的司法服務。2022年上半年,網上立案220件,網上開庭182場,網上調解案件428件,“指尖訴訟”讓司法更便民。
規范“三種流程”提高糾紛化解效率
該縣還通過完善糾紛解決告知流程,健全訴前調解和鑒定流程,完善繁簡分流流程,引導當事人在立案登記前選擇最適宜的方式解決糾紛,節約訴訟時間,降低訴訟費、鑒定費等經濟成本,減輕當事人訴累?! ?/p>
“我們明晰訴訟和調解的特點,實行‘一件事一次辦’制度,對符合立案條件、手續齊全的立案請求予以一次性辦理,對不符合條件的一次性告知應提交的材料,減少當事人往返行程,推動便民服務跑出‘一次辦好’法院速度,當場立案成功率達99%以上。”新豐法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建立了普通程序、簡易程序、速裁程序等多層次訴訟制度體系,在執行案件實施過程中快速篩選分類,對調解不成的民商事案件實行繁簡分流,通過簡易程序、小額訴訟程序、督促程序以及速裁機制分流案件,實現簡案快審、繁案精審。
組建“三支隊伍”壯大解紛工作力量
讓專業的人辦專業事,讓專業的人走到基層。為高效妥善解決各類矛盾糾紛,新豐組建了調解速裁隊伍,選派專職調解隊伍并充實基層人民調解員隊伍,按照團隊化建設思路,整合訴內、訴外解紛資源,組建與受理案件類型相適應的調解團隊和速裁團隊,確保訴前調解、繁簡分流和訴調對接工作有序推進?! ?/p>
新豐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優先從退休法官、司法輔助人員中選優配強建立專職調解員隊伍,并以嚴格選任為著力點,重點選派經驗豐富、善于做群眾工作、責任心強的村(居)干部、村(居)民等社會群體擔任人民調解員,著力打造一支富有“戰斗力”的調解團隊?! ?/p>
目前全縣157個村(居)均設立了人民調解委員會,共有775名調解員納入調解名冊管理。2022年上半年,該縣專職調解員共調撤案件250宗,調撤率38%,當場給付73宗,其中成功調解一宗金額達1.2億元的企業借貸糾紛案。
對接“四個主體”凝聚多元解紛合力
該縣聚焦“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治理目標,對接綜治平臺化解身邊小事,對接人民調解化解民生訴求,對接行業組織化解專項難題,對接仲裁機構化解民商糾紛,發揮基層人民法庭、司法所、綜治辦、派出所等立足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建立健全訴前聯動對接機制,將解紛觸角延伸至基層社會治理“神經末梢”?! ?/p>
“我們構建了‘法官+基層調解組織’的工作模式,設立22個村(社區)法官工作室,擴大解決糾紛的范圍和規模,派出法官113人次深入基層與村(居)委開展多元解紛及訴源治理工作,加快‘無訴’鄉村(社區)建設步伐。”除了該模式,新豐法院相關負責人還告訴記者,他們還啟動了“一庭兩所”(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聯動聯調新模式,加強各行業糾紛調解組織的有機銜接,形成聯動調解合力,明確調解范圍和流程,推動多元社會解紛資源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目前,已掛牌成立涉僑糾紛、醫療糾紛和金融糾紛調解室,部門聯合成功化解各類糾紛108宗?! ?/p>
此外,該院與市仲裁辦簽訂共建民商事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協議,設立市仲裁辦專門調解辦公室,推動市仲裁辦派出專業調解人員進駐法院,充分發揮市級資源高效率、專業化、低成本化解各類民商事糾紛的作用。目前已委托市仲裁辦成功調解民商事糾紛20宗?!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