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連連,樂連連,齊歌共舞唱秀田……”日前,在新豐縣秀田村古樹下的小廣場,村民英姨和伙伴們表演著打碟舞,博得場下村民的歡呼和掌聲。她告訴記者,早在1974年,村里就組織過唱歌和跳打碟舞等活動,但后來由于村民都忙于各自生活,這些隊伍解散了。轉變發生在2012年,那年新豐縣秀田村被確立為省第二輪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幫扶點。在扶貧工作組的鼓勵和幫助下,英姨再次召集村民組建隊伍,讓打碟舞再度煥發生機。
授人以“藝”大力扶持群眾文藝團隊
打碟舞越跳越歡,離不開新豐縣文廣旅體局和文化館的支持。“文化館很支持,給我們送來曲譜等物資。”英姨說?! ?/p>
為培養好老百姓身邊的文藝工作愛好者,新豐縣文廣旅體局指導文化館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深入各鎮村,加強對群眾文藝團隊的文藝創作指導和培訓。在楓葉節、農民豐收節等重大節慶活動中,為群眾文藝表演團隊爭取表演機會,增強群眾的表演積極性,激發群眾的創作熱情?! ?/p>
目前,新豐縣內已成立有豐城街道藝術團、西區飛揚曲藝隊等近十支群眾文藝團隊。
授人以“優”寫人民演人民為人民
貼近群眾的作品才能引起群眾的心靈共鳴。為增加優秀文化產品供給,新豐縣于2012年成立文藝創作辦公室,組建新豐縣文藝創作研討小組,充分整合社會資源,組織各行各業文藝愛好者進行藝術創作,合力將文藝創作做到寫人民、演人民、為人民?! ?/p>
“我縣文藝創作題材豐富,表現的人和事大多源于現實生活。生活中一個小場面、一個小故事都可以被挖掘出來。這樣的作品素材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百姓更愛看。”新豐縣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新豐縣創作各類文藝作品300多件,其中小戲《圓夢》《良知》,小品《誰能陪我過大年》,歌伴舞《圍屋圓圓一家親》,歌曲《彎彎的新豐江》等,皆獲得過省、市級獎項。
授人以“娛”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新豐縣小戲小品文藝匯演是新豐縣特色群眾文化品牌活動,從2003年開始舉辦,每隔三年舉辦一屆,迄今已連續舉辦6屆,是新豐縣時間跨度最長、影響范圍最廣、基層廣泛參與、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文藝綜合節目,19年來久演不衰,群眾百看不厭,已經成為韶關地區有較大影響力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 ?/p>
“10年來,我們舉行各類惠民文化活動200多場,送戲下鄉150多場,累計吸引10萬余人參與。”新豐縣文化館工作人員表示,為群眾帶去歡聲笑語,把文化大餐送到群眾家門口,已是縣文化館多年來的常態化工作?! ?/p>
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還需要實用性強、覆蓋面廣的文化設施。該縣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10年來,新豐縣公共文化設施不斷完善??h文化館成為國家二級館,6鎮1街文化站全部達到省二級站標準?,F有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共176個,實現157個村(居、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今年,該縣全力推進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增效,進一步加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讓市民群眾享有更加充實、更加豐富、更加優質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文化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