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疫情發生后,新豐全縣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完整、準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市關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敢果斷高效調度,眾志成城、攻堅克難,從嚴從緊從細抓好各項措施落實,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強化組織 打好防控主動戰
疫情發生后,新豐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綜合協調組第一時間完成“平戰轉換”,迅速進入戰時狀態,疫情處置前線指揮組、隔離管理組等18個專項組實行集中辦公,日夜兼程,指揮部實行“半天一簡報、每日一綜報、每晚一研判、一天一調度”工作機制,及時與市專家組、疾控中心會商研判防疫工作,以問題為導向調整處置應對措施,快速優化應急指揮體系機制,力爭用最短時間遏制疫情蔓延。
縣委主要領導以上率下,身先士卒,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先后多次召開領導小組會、專題會、調度會,深入防疫一線檢查指導,了解特殊群體服務、隔離點管理、生活物資保障等情況。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履行防控責任,共筑疫情防控堅固防線。督查督辦組和紀律督查組采取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對各單位工作落實情況、重點場所和重點行業管控情況、集中隔離點設置和管理情況、必要防護物資儲備情況等內容跟蹤問效,集民意、找短板,督促責任部門及時整改,并舉一反三自查整改到位。
科學精準 打好防控阻擊戰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新豐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沉著應對,精準劃分重點區域,科學精準劃定高風險區和臨時管控區,嚴格落實分級分類管理,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盡可能減少局部疫情對周邊群眾乃至全縣人民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深入開展區域核酸篩查,實行“3天3檢”,在豐城街道主城區設置10個核酸檢測采樣點,設立4個黃碼人員核酸檢測專區,對34所學校(含托育機構)師生提供到校檢測采樣,并派出縣四套班子成員及法檢“兩長”到各核酸檢測點現場調度。
同時,規范隔離點管理,嚴格落實各級領導包聯機制,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落實落細“三區兩通道”、人員分類隔離等措施,做好隔離點的生活保障、環境衛生消殺和醫療廢棄物處置工作;加強社會面管控,暫停聚集性活動,暫停密閉通風不良場所營業,取消堂食;緊盯高速公路、國省干道等各類路口關卡,推廣使用“入韶報備碼”,對省內疫情風險所在地及省外來(返)新人員,嚴格落實“落地檢”“行程報備”“三天三檢”等各項防控措施,守牢“外防輸入”各個關鍵節點。
黨建引領 打好防控陣地戰
基層黨組織是凝聚黨員群眾的“主心骨”。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新豐縣在疫情防控一線建立臨時黨支部18個,成立黨員先鋒隊34支,設立黨員先鋒崗28個,以黨建引領筑牢疫情“紅色防線”。專門為醫務工作人員制作“我是黨員”“別擔心,我們在”“永遠跟黨走”標簽,組織發動各單位黨員干部、社會志愿者支援核酸檢測點、開展“敲門行動”,形成了“全員戰疫”的良好局面。
注重結合疫情處置進展,因時應勢強化輿論引導,通過“村村響”應急廣播大喇叭、森林防火宣傳車、秀美新豐客戶端和微信公眾號等載體,及時報道疫情進展、防范知識、社會響應動態等情況,引導群眾不信謠、不傳謠,統籌三大運營商連續推送公益短信,并積極對接市級以上主流媒體,加大權威信息發布力度,安排專人24小時不間斷掌握涉新涉疫輿情動態,統籌線上線下進行引導,凝聚共同抗疫的強大合力。
聯防聯動 打好防控攻堅戰
做好人員調配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保障。對此,新豐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充分發揮應急管理體系的優勢,全面激活第一、第二、第三梯隊共2200多名應急處置人員力量,進一步充實防控隊伍,統籌調度全縣民兵(退役軍人)、黨政機關干部、商會、協會、志愿者、工會、婦女干部等隊伍力量,強化物資保障,做好高風險區、臨時管控區內群眾保障服務工作。
此外,啟動價格監測應急巡查機制,全力確保農副產品和各類食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的穩定供應。加強執法監管,成立5個巡查組開展疫情防控監管執法工作,督促經營單位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嚴厲打擊各類哄抬價格、囤積居奇、價格欺詐等各類價格違法和擾亂市場秩序行為,為有力有效處置此次疫情營造了平穩的社會環境。
曙光就在前方,堅持就是勝利。當前,我縣疫情防控仍處于關鍵時期、動態變化階段。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將始終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不折不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省委、市委工作安排上來,保持清醒、慎終如始,再接再厲、善作善成,進一步完善應急機制預案,全面壓實防控責任,持續抓好宣傳引導,確保發展和安全“兩手抓”“兩不誤”,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雙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