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豐法院審結一起販賣新型毒品“巧克力”案,被告人曾某構成販賣、運輸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并處罰金1萬元;被告人潘某構成販賣毒品罪,判處其有期徒刑6個月,并處罰金3000元?! ?/p>
被告人曾某受他人指使駕駛汽車兩次前往某快遞包裹取件點領取涉毒巧克力包裹。5月26日,公安民警將在某快遞網點取件的曾某抓獲,隨后在其取得的快遞包裹中搜查出144顆用錫紙包裝的涉毒巧克力。經鑒定,其中121顆涉毒巧克力抽樣檢出5-甲氧基-N-甲基-N-異丙基色胺(5-MeO-MiPT)、賽洛新、苯丙胺毒品成分。被告人曾某以販賣為目的,從他人處購買16顆涉毒巧克力,將其中6顆涉毒巧克力分兩次販賣給李某吸食,剩下的10顆涉毒巧克力存放在其家中。經鑒定,涉毒巧克力檢出苯丙胺成分?! ?/p>
被告人潘某以販賣為目的,花了4000元從他人處購買10顆涉毒巧克力,存放在其家中準備販賣。經鑒定,涉毒巧克力檢出苯丙胺成分?! ?/p>
新豐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曾某無視國家法律,販賣、運輸毒品,其行為已觸犯刑律,構成販賣、運輸毒品罪。被告人潘某向他人販賣毒品,其行為已觸犯刑律,構成販賣毒品罪。鑒于兩被告人有認罪認罰的情節,遂作出上述判決?! ?/p>
法官提醒,近年來,毒品經過“喬裝打扮”,極具隱蔽性和誘惑性,且毒品交易形式日趨隱蔽,涉網絡、快遞寄送、跨地區郵寄毒品等,甚至一些販毒分子為了逃避打擊,將毒品偽裝成飲料在KTV、酒吧、會所等休閑娛樂場所販賣,普通民眾難以辨別。毒品可能就在身邊,廣大群眾要保持警惕,切勿隨便接受陌生人的煙、酒、飲料、零食小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