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豐縣“探索實踐‘345+N’改革組合拳全力打造縣域共青團改革的新豐路徑”案例經過層層篩選,入圍2022年度韶關市深化改革和規范治理創新案例評選活動二輪評審。這是該縣2021年6月成為全國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以來,改革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績?!?/p>
新豐依托縣內風度書房等陣地建設“分層分類、靈活多樣”的青年之家。圖片由新豐縣委宣傳部提供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新豐縣始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和共青團工作的重要論述。共青團新豐縣委圍繞“強化政治功能、形成社會功能”的基本目標和“六化”的具體目標,通過在“有形覆蓋”“有效供給”“有益輻射”三個方面持續發力,有效改善團的基層組織薄弱狀況,發揮好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拓寬團領域打通組織形態新路徑
借助黨建帶動、行業推動、產業互動、活動牽動等建團路徑,新豐發動青年聚集較多的國資集團、外賣行業、互聯網行業等新增成立430個社會領域團組織,社會領域團組織覆蓋團員青年數較改革前增長120%,新增市縣級“青年文明號”8個?! ?/p>
通過“黨政支持+共青團主導+社會參與”的模式,依托縣內“學雷鋒”志愿服務站、村(居)黨群服務中心、風度書房等陣地,共青團新豐縣委在全縣構建起32家“分層分類、靈活多樣”的青年之家門店體系,形成縣鎮一體化服務網絡,在整合社會資源、化解社會矛盾、開展志愿服務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p>
通過推動成立8個團屬青年社會組織,該縣創新志愿服務項目機制,豐富團結引領青年的載體。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以“青春建功行動”為抓手,2022年至今,新豐縣青年志愿者協會等青年組織陸續組織開展“愛心夏令營”“大愛新豐”等社會公益服務項目20余次,并完成5個志愿服務項目的認領承辦,為3個優質志愿服務項目提供專業指導和資金支持,有效實現志愿者及資源往基層下沉。
激活團資源釋放組織平臺新潛能
在打通組織形態新路徑的同時,共青團新豐縣委積極爭取黨政支持,在全市率先將該縣青少年宮由縣教育局下屬事業單位劃撥為團縣委下屬事業單位,并增加事業編專職團干部2人,新豐縣域團屬管理的青少年活動陣地歷史上實現“0的突破”,為統籌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供了陣地支持?! ?/p>
截至目前,新豐縣青少年宮已開展藝術夏令營等公益性活動35場、普惠性課程16節,惠及青少年超1500人次?! ?/p>
為了管好用好團在基層的各類資源,新豐從“選、育、管、勵”四種方式下功夫,落實“專兼掛”工作機制,累計吸納155名返鄉大學生、鄉村振興志愿者掛兼職基層團組織副書記,實現社會化選聘、項目化用人。推動全縣各級團組織完成換屆,團干部平均年齡由原來的45歲降至34.5歲,實現141個村和16個社區團組織結構優化,人員素質全面躍升、干事活力迸發?! ?/p>
此外,該縣還匯聚行業協會、商會、企業等各類資源,推動校地協同發展,激活社會組織資源潛力,把學校團組織、社會組織、志愿力量引入青年之家,初步形成“青年點單、青年之家下單、社會組織接單”服務模式,有效引領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經濟發展。
增強團活力促進組織服務新發展
在新豐縣豐江大橋北端橋頭的健身公園,一座紅色小屋格外引人注目。記者觀察發現,這里主要為過往群眾提供志愿者注冊登記、書籍報刊借閱、手機充電等多種便民服務。小屋內的工作人員介紹,該小屋是新豐縣在社區建成啟用的“學雷鋒”志愿服務站。去年12月啟用以來,這已成為新豐縣便民利民的服務平臺、展示志愿服務的前沿窗口、開展志愿服務的新興載體。截至目前,共青團新豐縣委依托“學雷鋒”志愿服務站開展便民志愿服務近200次?! ?/p>
為了發動更多青年加入志愿組織,共青團新豐縣委發起了“云髻志愿惠”志愿者激勵計劃,聯合縣域100余家愛心商家“禮遇”志愿者,鼓勵縣域2萬余名志愿者“靠行動積分、憑積分受益”,營造濃厚的志愿氛圍?! ?/p>
圍繞新形勢下青年聚集特點和成長需求,該縣運用社會化、市場化方式撬動各方資源,發動社會組織承接開展“我的家鄉我建設”“紅領巾志愿者”等一批青少年點贊的具有新豐特色的“青字號”特色化服務項目,常態化開展“青春建功行動”等品牌項目10余個,不斷凝聚青年志愿力量助力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鍛造更多優質、精細的青年志愿服務品牌。今年以來,全縣共有1萬余人次志愿者參與到“青字號”系列志愿活動中,服務時長達33萬小時,累計服務群眾超3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