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來,仁化縣建立“黨委統籌、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旅游發展運作機制,積極主動探索一條在生態發展功能區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并重的路子,形成“暢游古村古寨鄉村旅游+紅色文化研學旅游+丹霞山休閑觀光游”為龍頭的全域旅游模式。他們立足北部生態發展區定位,不斷完善體系,優化產品,“旅游+”產業發展高度融合,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充分完善,旅游綜合監管水平全面提高,全域旅游活力凸顯?! ?/p>
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仁化縣成功入選廣東省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及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水上丹霞美麗景色。
體驗鄉村旅游 暢游古村古寨
近日,記者走進國家森林鄉村——董塘鎮河富村的大井村,看到村旁的古樟樹園林枝繁葉茂、冠蓋如云,地面的花草搖曳多姿,彎曲幽雅的石板小徑直通古樟樹下。游客們有的在游覽步道漫步,有的與愛情主題景觀合影,有的在觀景臺上遠眺。“見縫插綠”的村莊、綠意盎然的田園,處處都有游人的身影。“遠離喧囂的城市,來森林鄉村看古樹、小橋流水,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鳥語花香,疲倦的身心都得到放松!”帶著小孩專程來游玩的范先生說?!?/p>
在國家森林鄉村——丹霞街道城南村的上渡落村小組,有市民游客備好美食,在樟樹下鋪上墊子,一邊野餐一邊聊趣聞趣事,孩子們在林蔭的草坪上快樂嬉戲玩耍。距離縣城僅15分鐘車程的麻塘村,入選國家森林鄉村后,依托180多棵古樟樹景觀,建設了游覽步道、水榭、景觀亭、古驛道等,村里植綠造景,田園稻浪飄香,既系住了鄉愁,也留住了游客?! ?/p>
宜居山村新龍村新貌。
有著“廣東省古村落”“廣東省最美古村落”“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美譽的夏富村位于丹霞山世界自然遺產地內,隸屬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丹霞街道。古建筑是夏富古村一大亮點,村內的建筑融合了徽派、嶺南派和西洋風格,該村仍保留有大量的古建筑。這里古建筑主要形成于明清、民國時期。建筑多以青磚糯米灰漿砌成,而李氏大宗祠是夏富村的代表性建筑之一。這里典型的嶺南建筑風格,豪華中且有些低調,“門當戶對”的裝飾品更讓人眼前一亮,作為該村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也是舉辦各類民俗活動的最佳場地?! ?/p>
在夏富村委會黨群服務中心,村黨支部書記李小良告訴記者,“我們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小村莊到脫貧摘帽,再到建設環丹美麗鄉村連片示范村,夏富村的變化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特別是閱丹公路和萬里碧道的建設開通,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到夏富村打卡觀光,流連于丹山碧水的自然風光,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村’。”
大井村山樹懷抱,生態秀美。作為“廣東省十大魅力古樹鄉村”,也是當地古樹最多的鄉村。據統計,該村200年以上的古樟樹和楓樹共有18棵。該村依托縣林業局的整體規劃,按照“一樹、兩園、三廊、四旁”設計要求,建設以古樹資源保護觀光、鄉村文化展示、科普宣教和綠色家園等功能為一體的綠美古樹鄉村?! ?/p>
而長江鎮里周村書樓丘古樟樹公園作為鄉村旅游新晉網紅打卡點,占地面積22畝,于去年7月開工建設,建設資金來源于駐鎮幫鎮扶村鄉村振興專項資金,在保留原生態古樟林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特色設計打造出一個涵蓋休閑娛樂、親子互動、自然觀光的特色公園?! ?/p>
仁化縣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仁化縣以推動鄉村振興為抓手,把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與發展森林旅游融合起來,積極保護自然生態風貌、鄉土田園特色,大力建設特色鮮明、宜居宜游的綠美鄉村,除了完成一批森林鄉村的建設,“覽絢美大丹霞,品鄉村古神韻”“尋根粵北紅色之源,探秘仁化竹海茶鄉”兩條旅游線路還被認定為省森林旅游特色線路,金喆園、五馬寨生態園被認定為省森林旅游新興品牌地,這些都成為市民游客與原生態美景親密接觸的好去處。
暢游紅色景點 感悟革命歷史
仁化縣是廣東省重點革命老區、全國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仁化縣城口鎮是千年古鎮,歷史文化深厚,同時也是紅軍長征初期國民黨設置的第二道封鎖線的中心據點?! ?/p>
當記者來到城口鎮,映入眼簾的是綠樹成蔭、小橋流水。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以下簡稱“紀念館”)顯得格外雄偉。紀念館位于城口鎮錦江河畔、正龍街對岸,是2017年4月經中辦批復設立的廣東省內唯一一個以紀念紅軍長征為主題的紀念館。自2019年10月22日開館以來,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人氣火爆,接待游客約25萬人次,帶動發展農家樂餐飲服務住宿、農產品銷售,同時也促進了當地居民就業?! ?/p>
仁化縣以建設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為契機,投資打造了“紅色+溫泉+古村”三引擎的城口紅色小鎮,并列入了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庫,以“一軸、兩心、三帶、七區、多節點”為空間規劃,分別建設紅色古鎮旅游區、溫泉養生配套區等,著力將紅色小鎮打造成為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
恩村始建于北宋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距今已有千年歷史。1932年4月27日,紅三軍團第二師一部經過恩村,廣泛宣傳我黨我軍的方針政策和主張。1934年11月,紅一軍團等主力部隊在城口鎮休整期間,紅軍在恩村等村沒收大地主、土豪的米谷、食鹽、煤油等物品分給當地農民,受到了村民的熱烈歡迎,一些青年主動加入紅軍隊伍。作為紅色長征重要通道和補給地的恩村,紅色印記至今可見于各個角落?! ?/p>
在保護傳統古村落的同時,恩村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破解亂搭建和溝渠池塘清理問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依托紅色小鎮的建設,恩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記者看到,白色釉面磚、青磚、紅星、燈帶,經過統一的外立面改造提升,一棟棟民居成了鄉村的一道道風景線。恩村變成了鄉村旅游“打卡點”。在“紅色引擎”的帶動下,恩村一手發展紅色旅游,一手發展以柑橘為主的特色產業,為村民提供“家門口的就業崗位”,村民收入不斷提高。“我們村以前的人均收入是七八千元,現在可以達到15000元。未來我們還要繼續發展好這些產業,規范化地整合資源,讓村民更有參與感、幸福感。”城口鎮恩村村委會副主任蒙秀鵬表示?! ?/p>
同時,仁化縣保護性修繕了城口鎮紅軍街、董塘鎮安崗村思詒堂、石塘鎮雙峰寨等遺址,同時成功打造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城口紅色小鎮、石塘紅色酒香古鎮、安崗紅色村等紅色“拳頭產品”,輻射帶動了城口恩村古村、上寨古村等周邊紅色景點發展,精心推出“丹霞山→瑤塘新村→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園→恩村古村→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城口鎮紅軍街”丹霞紅色文化旅游線路及“董塘安崗紅色村→雙峰寨→石塘古村”紅色文化鄉村旅游線路,將丹霞山、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革命遺址遺跡、古村落和環丹美麗鄉村等串珠成鏈,把“一小時瞻仰”變成“一天紅色文化體驗旅游”。
傳承人教小朋友唱石塘月姐歌。
依托丹霞山領舞 “旅游+”助推全域旅游
隨著環丹霞山旅游環境的提升,環丹霞山鄉村處處皆景區。“這里鄉村很美,空氣又好,還有各種農業體驗活動,下次要帶小孩一起來度假。”來自廣州工業大學的鐘先生游覽完石塘古村和安崗村后意猶未盡地表示?! ?/p>
仁化縣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仁化縣以世界自然遺產丹霞山為龍頭,把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整體打造,景區、城區、鄉村一體化發展,生態旅游、紅色旅游、鄉村旅游、農業體驗游等呈現勃勃生機,全域旅游發展正駛入“快車道”?!?/p>
騎行選手在閱丹公路馳騁。
仁化以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大力推進大丹霞旅游經濟圈升級發展,結合整治環丹霞山旅游環境,著力打造國道106線仁化縣大橋鎮至城口鎮、省道246線董塘鎮白蓮村至仁化縣城、仁化縣X800線車灣至瑤山段等多條旅游公路,在道路沿線新建了旅游指示標識263塊、景觀節點72處、休息驛站5個、旅游停車場6個、旅游廁所53座、硬底化平交路口161處、綠化裸露地128公里,將丹霞山、城口紅色小鎮、丹霞文旅小鎮、萬里碧道等串聯一起,以路串聯風景、把路融入景中,形成精品自駕游線路?! ?/p>
他們還結合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和環丹霞山美麗鄉村連片建設,仁化縣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保留原鄉村風貌、美麗田園,保護古驛道、古建筑、古村落等歷史文化遺跡,大力實施道路、設施、產業、文化“四個連片”建設,對環丹霞山國省道沿線兩旁800多棟建筑,融入當地紅色文化、丹霞旅游文化等元素進行統一改造;選取環丹霞山重要節點連線的村莊進行綠化美化提升,讓每個村莊必須有一處、一帶可觀可賞且實用的景觀點,涌現出了董塘鎮安崗村和新源村、丹霞街道瑤塘村和青湖塘村、城口鎮上寨村和恩村等一批省際廊道美麗鄉村,成了市民游客網紅打卡點;以丹霞山為核心,把城口紅色小鎮、靈溪河森林公園、石塘古村等串連起來,開發了環丹霞山觀光線、紅色鄉村游、綠水青山游等7條旅游觀光體驗線路,讓小鎮、村莊、景點連點連片、串珠成鏈發展,形成了眾星捧月的旅游發展格局?! ?/p>
放眼仁化,他們以全域旅游為統攬,讓不少行業都乘上“旅游+”快車。“旅游+紅色文化”方面,城口紅色小鎮、安崗“紅色村”、石塘雙峰寨等紅色景點成了探訪紅色記憶的熱選地,定期舉辦了紅色古驛道·重走長征路活動;“旅游+體育”方面,成就了馳名海內外的徒步穿越丹霞山、丹霞山半程馬拉松賽等活動;“旅游+科普”方面,創新開設9條戶外科考游道,打造了18個科普學堂;“旅游+農業”方面,發展了農業觀光或采摘園147家,建成了黃坑貢柑、長壩沙田柚、紅山茶葉等3個萬畝農業生態觀光園?! ?/p>
“旅游+”新業態推動了文旅、農旅、體旅等融合以及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全域旅游正成為仁化縣域發展的新引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逐漸化為美麗生動的現實。
仁化縣精品旅游路線
●丹霞紅色文化旅游線路(首批廣東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丹霞山—銅鼓嶺革命烈士紀念園-恩村古村-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紅軍街
●仁化紅色文化鄉村游線路(廣東省第三批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安崗紅色村—凡口國家礦山公園—石塘雙峰寨—石塘古村
文字:王建喜 劉璐 葉若熙 梁英
圖片由仁化縣委宣傳部仁化縣文廣旅體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