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乳源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生態產業化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綠色銀行”。該縣利用其獨特的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條件,因地制宜選準綠色產業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瑤醫藥、高山云霧茶、有機蔬菜等,持續把“生態+”理念融入產業發展之中,多措并舉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切實將生態優勢轉變成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通過生態產業化,讓自然資源不斷增值,使茶園變“寶盆”、黃豆變“黃金”。
厚植綠色發展底色
地處粵北山區,乳源有其獨特的發展優勢,比如交通區位便利、旅游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但在發展經濟過程中也面臨土地要素保障不足、產業小散亂等諸多問題。為此,近年來,該縣始終堅持“生態功能縣”定位,堅持制造業當家、實體經濟為本,從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和修復、綠色低碳發展三大舉措入手,為構建以健康產業為主導的生態產業體系繪上綠色發展底色?! ?/p>
該縣圍繞大氣、水、土壤和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任務,大力推進工業、生活、農業面源的污染整治,2022年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全韶關市第一,河流水質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實現“三個100%”。同時借助全力配合南嶺國家公園創建契機,大力推動生態保護和修復,2022年完成造林與生態修復面積4.43萬畝,封山育林3萬畝,森林撫育8.76萬畝、防火林帶建設15.5公里,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8.26%,為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紅利奠定堅實基礎。
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該縣積極探索資源資產價值化新路徑,2022年底成功入選廣東省首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縣。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全縣規上企業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至74.7%,完成居民個人光伏建設5100千瓦,天然氣“縣縣通工程”乳源支線已完成形象進度98%,大布三期金竹嶺(分散式)3萬千瓦風電、一六鎮10萬千瓦農光互補光伏、東陽光屋頂光伏和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等項目建設有序推進。節能減排強力推進,強化對重點用能企業監督管控,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完成20個違規用能項目的節能整改,推動30個項目通過技改實現節能降耗。
山間一片園撐起一條鏈
“目前全鎮人工種植茶園大概有9800多畝,年產干茶超過450噸,茶葉總產值約1.4億元,占本鎮農業總產值68.03%,帶動1300余戶的茶農人均年收入達到15000多元。”洛陽鎮相關負責人介紹?!?/p>
乳源構建起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圖為一六鎮赤松茸豐收。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洛陽鎮坐落在乳源的西北部,有著南粵生態核心區、珠江的源頭、廣東省洛陽茶標準化示范區之稱。該鎮總面積558平方千米,海拔在650米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90%,雨量豐富、濕度大的氣候優勢使洛陽鎮的茶葉茶多酚含量高,品質得天獨厚。為此,當地政府結合南粵生態核心區和野生老茶樹資源的優越條件,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持續壯大高山茶和九節茶“兩茶”特色產業?! ?/p>
據了解,為解決林地較多、發展其他產業較多限制的問題,洛陽鎮以創建林下經濟示范鎮為目標,因地制宜、因林制宜,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引進廣藥集團(敬修堂)、瑤山王茶企等,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聯盟經營模式發展茶葉和九節茶中草藥產業,有效解決了農戶啟動資金不足、技術缺乏和銷售渠道不暢等難題。同時,該鎮還通過種植獎補、“云帶貨”、產業技術升級等多措并舉方式,讓“兩茶”產業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得到產業紅利的農戶越來越多?! ?/p>
此外,該鎮還充分依托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勢,借助國道323線改造、東平山正覺寺重建、南嶺國家公園創建等契機,實施“一體多翼”的農旅融合發展戰略,以當地特色茶產業為“主體”,重點推進古母水旅游度假區、仙門奇峽、粵凰生態科技園、天瑤茶場、龍德生態農業公司等農文旅業態的拓展建設和開發,有效延伸農業產業鏈,突出禪宗文化、古村落、名特產業效應,打造集休閑旅游、文化傳承、科普教育、森林康養等功能于一體的、內涵豐富的農文旅深度融合產業鏈?! ?/p>
洛陽鎮的“兩茶”發展模式僅是乳源以生態產業化打造縣域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綠色銀行”的縮影,大布鎮“121+N”產業振興模式讓筍竹、腐竹、番薯干“三寶”披金戴銀;一六鎮加大扶農惠農服務力度、提供技術支持、開辟產銷渠道模式發展赤松茸,使赤松茸產業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逐步成為村民“致富傘”……乳源正大步快走,構建起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走出“兩山”轉化的實踐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