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ve1y6"></legend>
      <span id="ve1y6"></span>

      <track id="ve1y6"><i id="ve1y6"></i></track>
    1. <ol id="ve1y6"><output id="ve1y6"></output></ol>

      南雄:打造中央蘇區鄉村振興新樣板

      韶關日報 何云秀 李思番 攝影報道 2023-03-01 09:52
      A+A- 

      近年來,南雄市立足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和國家產糧大縣發展定位,堅持“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理念,積極爭取2022年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以建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為發力點,以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支撐,以弘揚革命精神為依托,創建穩糧保供鄉村振興示范區,助力鄉村五大振興耦合聯動、有機融合、相互促進,激發中央蘇區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圖片說明:南雄市投入620萬余元建設畬(1530682)-20230301093224

      南雄市投入620萬余元建設畬族文化長廊,打造文化宣傳陣地。

      創新組織振興“新機制”

      近年來,南雄市創新推出的組織、力量、資源“三個下沉”黨建引領機制,為示范區建設保駕護航。一是圍繞群眾生產生活需求,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結合“網格化”管理,通過入戶走訪、公告公示等多種形式,在示范區湖口、黃坑、烏逕3個鎮12個村內廣泛開展政策解讀和群眾意見征求,組織村民代表、經營主體等120多人次參與項目策劃、方案設計,選取了老百姓最急難愁盼的農田水利灌溉問題列入項目庫,提高群眾對政策知曉率和項目的參與度、支持度。二是組織凝聚廣大群眾意愿,筑牢夯實黨的基層戰斗堡壘。鎮村兩級黨組織發動村民自籌、主動騰出沿線路基、料場、輔路等建設用地4186平方米,鼓勵村民自籌10萬余元、投工投勞5212工時,完成路障拆除、管線搬遷等前期工作。挖掘當地用工潛能,吸納本地村民、低收入群體250名參與項目作業,助力群眾就地就近增收。村級黨群理事會也紛紛自發組織到施工現場進行監督項目進展和施工質量。

      提亮生態振興“新底色”

      一直以來,南雄市強化示范區內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打牢鄉村振興基礎?! ?/p>

      一是農業生態環境開啟“新篇章”。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興建水渠三面光22千米、電灌站7個,除險加固病險山塘45宗,整治撂荒土地300畝,打通了農田基礎設施灌排體系“最后一公里”,增加山塘庫容10.46萬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積1300畝,改善灌溉面積11000畝,恢復撂荒地耕作1800多畝,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同時,積極推進示范區區內高標準農田建設、山水林田湖草、墾造水田項目,聯動中央彩票公益金項目一同發揮蓄水、灌溉、抗洪、排洪作用,有效抵御旱澇災害,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綠色生態屏障得到鞏固。二是農村人居環境“舊貌換新顏”。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鎮、村共發動黨員干部、農民群眾等1.55萬人次開展村莊清潔行動910次,拆除破舊泥磚房186處約4000平方米,消滅衛生死角3031處,清理轉運畜禽養殖糞污及農業生產廢棄物61.1噸。積極改造衛生戶廁13個,建設村內道路23.81公里、“四小園”158個、美麗庭院26個、鄉村振興人才驛站1間、特色精品村4個,基本建成3個鎮“139+”美麗圩鎮,打造了長22公里的“紅層沃土·繽紛湖珠”鄉村振興示范帶,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提升。

      依靠產業振興“新作為”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南雄立足示范區區位優勢,依托良好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 ?/p>

      一是加快土地流轉,促進產業擴容提質。加快土地規模流轉,2022年示范區內新增流轉土地3500多畝,涉及戶數596戶,土地租金畝均增加150元。鞏固提升“煙稻輪作”傳統優勢產業,2023年新增黃煙1500畝,預計糧食播種面積達12.37萬畝、產量4.63萬噸,較去年同比增長5.36%和4.37%。加大南藥、辣椒、西藍花、嘉寶果等特色產業發展力度,新增南藥1000畝、辣椒600畝、西藍花700畝、嘉寶果200畝。二是完善產業鏈條,加速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以創建南藥、絲苗米(擴容提質)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契機,穩步推進米糠、米蛋白、銀杏等精深加工車間及南藥現代化倉儲中心建設,產業園建成后產值將達20億元。開發嘉寶果采摘園、辣椒科普基地、蘇維埃紅色文化廣場、畬族文化長廊等旅游服務項目,將紅色景點與少數民族景點、休閑體驗農業串點成線連片,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鎮域經濟、村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顯著提高。2022年,示范區內3個鎮12個村平均集體經濟收入24.57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18元,分別同比增長23.84%、6.8%。

      引入人才振興“新活力”

      人才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南雄市注重人才引育留用,為產業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p>

      一是引入科研力量,推動品牌發展。與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引進香米、辣椒、瓜果等新品種、新技術,加速了農產品品牌化建設。2022年,南雄青脆李、南雄臍橙被評為全國名特優新產品,湖口三華李、黃坑大米被認定為綠色食品,創建了“南雄銀杏”“南雄絲苗米”“紫土香米”“雄醬”等一批農產品品牌。二是培育鄉村人才,選樹示范典型。發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引才聚才育才和服務人才作用,舉辦“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等技能培訓班12場,開展“才聚韶州論稻南雄”人才行活動,邀請了粵港澳大灣區知名專家學者、團隊成員參加,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著力引導經營主體規范發展,加強人才技術指導,提升經營效益,培育了一批引領帶動力強的示范典型。新增引進9家經營主體入駐示范區,直接投資近億元,培育了6家示范帶頭經營主體,其中農業龍頭企業3家、示范合作社1家、示范家庭農場2家。

      聯結文化振興“新紐帶”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基礎和依托,南雄借助示范區內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紅色基因,以“紅色”襯托“綠色”,助力鄉風文明,筑牢文化自信?! ?/p>

      一是打造文化宣傳陣地,提升基層治理程度。累計開展了60場紅色文化宣講活動、黨史學習教育、“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學習李樂天、曾昭秀、李文華等革命先烈精神,黨員干部和農民群眾1200人次重溫紅色記憶,接受革命歷史的熏陶和革命精神的洗禮。投入60萬元中央彩票專項公益金修建蘇維埃遺址廣場,提升示范區發展活力和外向度,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利用少數民族畬族特色,投入620萬余元建設畬族文化長廊,打造文化宣傳陣地。6個村開展了鄉村振興積分制試點,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二是建立共建共管共享機制,增強村民干事創業精神。堅持建管并重、長效運行,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破解公益設施管護難問題。組織村民代表、經營主體、村小組長等多方參與項目建設,村民委員會通過聘請專人、組織村民投工投勞等方式管護彩票公益金資產。通過技術指導、資金扶持、項目支撐、示范帶動等方式發展壯大產業,形成示范區內鎮村戶及經營主體互惠互利、共贏發展的新局面。

      [ 責任編輯: 張惠娟 ]
      下載韶關發布APP
      更多精彩

      韶關發布客戶端   簡介:提供韶關頭條熱點、時政新聞、社會民生報道、便民查詢等服務。

      韶關新聞網公眾號   簡介:關注我,了解韶關第一資訊。

      韶關日報公眾號   簡介:宣傳韶關、公益服務,韶關日報微報紙。

      韶關新聞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3 SG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青青国产一区日本在线_97国产一区久久_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不卡动漫_亚洲系列一区A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