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為我們擘畫出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如何蹚出一條抓產業、謀發展、促振興的“三農”發展之路,關鍵是要求黨員干部不斷提高帶領農民致富的能力,秦響頂層設計、改善民生、文明家園、產業發展“四部曲”,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迎難而上,加快實現農業強、產業興、人才旺、生態美、村民富?! ?/p>
奏響振興“頭雁曲”,筑牢“鋼筋地基”。“欲筑室者,先治其基”。黨的力量來自組織,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民群眾的主心骨,肩上扛著鄉村振興的重任,更關系到脫貧攻堅奮斗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各級黨組織要把鄉村振興作為第一政治任務,采取“黨建+產業”“黨建+項目”等形式,有效提高黨的組織覆蓋“廣度”和工作覆蓋“硬度”,不斷創新黨建工作舉措,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振興。要完善領導干部“考核項目、評價標準”細則要求,確保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責任落地見效,用考核“硬尺子”推動基層領導班子和廣大黨員干部把主要精力聚焦到鄉村振興、脫貧攻堅上來,以組織振興為鄉村振興闖出新路、領跑開路?! ?/p>
奏響振興“動力曲”,注入“活水之源”。鄉村振興要有“溫度”,“溫度”其實就是態度,就是把脫貧攻堅精神再延伸、再拓展。因此,我們必須把民需民盼作為黨建工作的“風向標”,從老百姓養老、出門辦事等民生小事入手,把握好鄉村的差異性和發展走勢,堅持分類施策,精準施策,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必須堅持以人民利益為主導,落實惠民政策,讓村民“足不出村”享受優質服務,以高品質、多元化的服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小社區”體現“大黨建”,以“小網格”實施大服務。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各有關部門要堅持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弄準實情,做到“利為民謀有‘速度’、情為民系有‘力度’、心為民想有‘溫度’”,拉近與群眾的距離,解決重點難點堵點問題,以改革創新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p>
奏響振興“文明曲”,彈好“宜居之弦”。實踐證明,只有實現文化振興,才能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價值共識,喚醒鄉村發展的活力和生機,孕育出更深沉、更持久的內生力量。要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過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使農民群眾在文化需求的不斷滿足中獲得精神滋養、提振精氣神。大力開展“除陋習、樹新風”“傳家訓、嚴家風”“移風易俗”“十星級文明戶”“清潔村莊”“和諧村風”和“文明先鋒模范”評選等活動,為村民送上系列“文化套餐”,打造出農村美、鄉風好的文明家園?! ?/p>
奏響振興“特色曲”,助力“產業發展”。產業興則百業興。鄉村振興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是產業振興。鄉村產業興旺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夯實好產業根基,讓鄉村自身“造血”功能開始運轉,才能激發農民自身的內在動力和蓬勃活力。農村發展,根基在產業發展,核心是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發展鄉村產業,要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重點以古村落、古民居、舊遺址為載體,以特香農業、特色經濟為基礎,以自然風光、山水資源、地理環境為依托,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型、五香產業型、三千文化型、休閑度假型、田園風光型”鄉村,優化產業發展結構,實現從“標準化”到“規范化”再到“規?;?rdquo;的特色生態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