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過后大地回暖。仁化縣春耕春播大幕迅速開啟,一幅幅“春忙備耕圖”正在仁化田間地頭徐徐展開。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仁化縣將聚焦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積極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早謀劃、早部署,迅速掀起春耕備耕熱潮,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p>
連日來,該縣搶抓春季施工“黃金期”,精準施策,強力推進全縣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確保按質按量按時完成建設任務,助力春耕生產。截至3月15日,全縣犁耙辦田3.2萬畝,早稻育秧面積2.7萬畝(折大田),儲備雜交水稻種5.5萬公斤、雜交玉米種子3.2萬公斤、化肥1.5萬噸、農膜300噸、農藥65噸?!?/p>
長江鎮蔬菜基地采摘忙。
仁化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該縣今年計劃農作物播種面積40余萬畝,其中春種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4萬畝,油料作物6.3萬畝,蔬菜1.8萬畝。為確保今年完成目標任務,該縣下一步將加強和財政部門、各鎮(街)協作,落實各類強農惠農政策,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同時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加強耕地保護,推進“非糧化”整治和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等工作,為全年農業生產打好堅實基礎。
強化責任落實 為春耕備耕保駕護航
一年之計在于春。仁化縣高度重視春耕備耕工作,為此,該縣及早制定《2023年仁化縣糧食生產工作方案》,加強糧食生產“三包四到”責任體系建設,鞏固深化縣領導包鎮、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村小組的“三包”責任制度,將糧食生產任務分解落實到鎮、到村、到田,細化到茬,扣緊責任鏈條,狠抓糧食生產。為進一步加強對各鎮(街)糧食生產工作聯系、指導以及督促檢查,推動全縣糧食生產各項工作落實,確保高質量完成上級下達的2023年度糧食(包含大豆)生產目標任務,該縣印發《仁化縣農業農村局2023年糧食生產聯系工作方案》,成立11個以班子成員和有關領導為組長的工作組,每組成員由1-2個業務股室人員組成,分片負責和聯系指導1個鎮(街),同時,成立3個技術指導組,指導聯系片區糧食生產技術工作?! ?/p>
2月14日,仁化縣印發《致全縣農民朋友的一封信》,引導農民早謀劃、早安排、早落實春耕春播,同時向廣大群眾宣傳春耕生產知識,中央、省市及該縣出臺的一系列助農惠農政策,糧食安全、耕地利用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營造良好春耕生產氛圍。全縣各級農業部門共出版墻報12期,出動宣傳車122輛次,懸掛宣傳標語2000多條,印發宣傳資料3萬份?! ?/p>
為確保農資市場安全可靠,保障農民購買放心農資,仁化縣組織執法人員陸續深入到全縣各鎮(村)農資門店,對春耕生產所需的種子、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物資進行專項執法檢查,嚴厲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全力護航春耕備耕。截至目前,全縣共出動執法人員68人次,檢查各類農資經營門店46家,確保廣大農戶在春耕生產中能“播下放心種、施上放心肥、用上放心藥”。此外,他們還成立仁化縣農技工作專班,分組包片開展春耕生產指導服務。今年以來共組織專家、農技人員246人次,深入生產一線開展春耕生產指導服務,推廣應用統防統治、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等技術措施,提高技術到位率和生產水平,切實解決農業生產和農民群眾實際困難。
興修農田水利 高位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近日,筆者在周田鎮較坑村千畝高標準農田區看到,二三十名工人正在田里整平秧壟、拋撒谷種、覆蓋拱膜,每道工序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田間地頭呈現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早播的秧田里,掀開薄膜,一盤盤綠油油的秧苗整齊地鋪放在苗床上,長勢喜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該農田區負責人曾四超介紹,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正是水稻育秧的好時機,現在播下的谷種,預計清明前后就可以移栽。“我們一共育了30畝秧苗,育秧期結束后,大概在4月5日左右開始插秧,一共要插秧1400多畝。”曾四超說。
機械化犁耙辦田?!?/p>
據介紹,近年來,仁化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部署,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落實“藏糧于地”、提升糧食產能的重要抓手,創新建立“縣+鎮+村+農戶+保險”的建后管護機制,確保高標準農田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確保良田良用,筑牢糧食生產根基,助推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截至今年2月底,仁化縣2022年1.43萬畝高標準農田已全部完工,興建各類溉排渠道、機耕路、橋涵、水閘、渡槽等一大批農田水利設施,全縣高標準農田達22萬余畝。仁化縣立足防御冬春連旱,時刻繃緊“抗大旱、抗久旱”這根弦,堅持政府投入、群眾投勞相結合的原則,積極引導發動群眾開展冬修水利集中“清淤疏浚”行動,共恢復損毀農田560畝,清淤疏浚42242米,清理回填土方4366立方米,清理涵閘90個,修復灌排渠道14500米、陂頭58個、機耕路13000米。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實現全年農業和糧食增產增收奠定堅實基礎?!?/p>
此外,為解決“非糧化”整治后家庭式種植水稻面積小、效益低問題,縣農業農村局還積極引進大戶對整治后耕地實施集約化、規?;洜I。2022年經營百畝以上的大戶共計17家,面積達4000多畝,其中大橋鎮共和村通過“整合資源、靈活措施”將本村涉及農戶120戶的200畝“非糧化”耕地,通過減免租金流轉、代耕代種、托管經營等方式流轉給大戶開展整治,實施集約化、規?;洜I,同時帶動農戶家門口就業,2022年整治惠及農戶800多戶。為解決“非糧化”耕地碎片化現象較普遍、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地力出現嚴重減退的三大痛點難點,引進大戶后,多部門通力合作、統籌資源,通過“小田變大田”、高標農田建設、深耕改土,將共和村300畝瘦田變良田。
堅持綠色發展 穩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仁化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實現全年農業和糧食增產增收奠定堅實基礎。仁化縣是糧油整縣整建制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縣,今年早造全縣共創建3個連片1000畝以上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千畝方,每個千畝方輻射帶動萬畝示范片;2個連片100畝以上花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百畝片,每個百畝片輻射帶動萬畝示范片,著力打造“高產創建3.0升級版”,推進主導品種主推技術集成落地,進一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推行統一良種供應、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防控、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機械作業的“五統一”技術示范,核心示范片內所需主要農資進行部分補貼。實現良田、良種、良法、良機全程配套,將專家產量切實轉化為農戶產量,把典型小田產量轉化為普通大田產量,促進全縣水稻大面積均衡增產。截至目前,全縣已發放第一批綠色高質高效項目花生種3600公斤、尿素2000公斤、復合肥8000公斤、水稻種子4582.5公斤,累計組織實施主體舉辦綠色高質高效水稻、花生技術培訓觀摩活動2場次,參加人數85人次,起到“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示范輻射引領帶動作用。
大力復耕復種 夯實糧食生產安全根基
“我種地一輩子,還從來沒種過這么好的地。”仁化縣周田鎮麻洋村墾造水田種植戶徐大爺告訴筆者。“以前這里都是荒地草地,沒什么人愿意種糧。自從縣里來人墾造了水田交給我們種,年年都能大豐收。”
周田鎮較坑村有序開展水稻育秧作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仁化縣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市關于耕地保護的工作部署,堅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謀劃推動撂荒耕地整治工作,2021年以來完成復耕復種4375畝,復耕率100%。該縣全面推進水田墾造工程,讓“荒廢”土地“活”起來,為實現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該縣著力將低效園地、草地改造為高產水田,形成“耕地指標”和“水田指標”雙重效益,成為老百姓增收的良田,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助推鄉村振興?! ?/p>
據介紹,仁化縣近年來大力開展退果還糧工作,積極開展“非糧化”獎補政策宣傳工作,引導村民對失管果園進行清理,2023年計劃清理失管果園8000畝。在丹霞街道獅井村,村民積極響應上級政策,對300余畝失管果園進行清理,并復耕復種糧食作物;在夏富村,村委會積極開展“非糧化”整治宣傳引導工作,村委會作為擔保方,引導村民統一聘請挖機師傅對失管果園進行清理,有效減少村民清理成本,待完成驗收獲取補貼后再支付清理費用,極大地減輕村民的負擔和思想顧慮。
清理失管果園?!?/p>
該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為了將撂荒地整治工作落到實處,仁化縣對全縣11個鎮(街)125個村(社區)開展地毯式排查,摸清家底,根據撂荒地不同類型制定“一地一策”整治方案,實行責任包干制,即縣領導包鎮、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組包戶,還明確整治目標任務、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實行動態管理、臺賬推進、掛賬銷號,采取“四個一批”即鼓勵農戶自主復耕一批、規模流轉一批、委托代耕一批、集體代管一批的措施,確保每個地塊有人管、能復耕、見成效,并結合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把整治任務細化分解到鎮、到村、到組、到田。推行“社會出資+政府獎補+農民減租”整治模式,2022年激勵引導41戶種植大戶流轉20畝以上撂荒耕地共計1865.77畝,有效推動撂荒地集約化、規?;洜I。將367畝撂荒地建成高標準農田。統籌涉農資金用于農業保險,減免農戶80%的保險費用,基本實現撂荒地復耕農作物農業保險全覆蓋,解決農民后顧之憂。
村民搶抓農時播種育秧。
圖片由仁化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