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以水路為主要交通方式的時代,江口一直是始興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和墟集。據《讀史方輿紀要》載,湞江、墨江兩江合“江口”。千百年來,許多謫吏經始興江口南貶北歸時,文人墨客過始興江口時,面對悠悠湞水,觸景生情、感慨萬千、詩興大發、妙語連珠,真可謂文思泉涌吐真情,妙筆生花宣心聲。諸如張九齡、韓愈、蘇東坡、宋之問等。因而“始興”“江口”就自然成為古代的文化名片與文化記憶,名傳四方?! ?/p>
唐代著名詩人宋之問于神龍元年間(公元705年)被貶瀧州(今廣東羅定),南下經過始興江口時寫下一首《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候曉逾閩嶂,乘春望越臺。宿云鵬際落,殘月蚌中開。薜荔搖青氣,桄榔翳碧臺。桂香多露裛,石響細泉回。抱葉玄猿嘯,銜花翡翠來。南中雖可悅,北思日悠哉。鬒發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何當首歸路,行剪故園萊。”
這首五言排律,總共80個字,分為8句,每句10個字。該詩通過描繪嶺南風景以及自身心境,抒發了詩人在異鄉途中的滄懷之情。詩中使用大量的山水意象,運用婉約詩流派的寫作方式和豐富而精致的描寫手法,通過對大自然美景的描寫和對人生的感悟,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歸鄉的渴望?! ?/p>
首句“候曉逾閩嶂,乘春望越臺。”描述詩人穿越了閩地的群山,乘風向南國粵地進發,一路觀賞周圍壯麗的山水美景,屬于開篇抒情描寫。展現出行者的豪情氣勢,揭示詩人不畏艱險的精神及對未知世界的向往?! ?/p>
第二句“宿云鵬際落,殘月蚌中開。”描繪了夜晚的景色——宿云低垂在山之巔,殘月彎彎升起猶如在蚌殼之中,描摹出天空云層的千姿百態,飽含憂郁,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將天空中的云朵、落日和月亮都變得異常生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p>
第三句“薜荔搖青氣,桄榔翳碧苔。”描述了薜荔草木繁茂,青氣搖蕩,枝葉繁盛的桄榔樹遮蓋了碧色的臺階,表現出南方植物茂盛的生機和神韻。用典博采眾長,展現詩人敏銳的觀察力,使風景描寫更加生動?! ?/p>
第四句“桂香多露裛,石響細泉回。”桂花帶露開放,散發著馥郁的香氣,碧水在河石之間流淌,擊打溪石,潺潺作響。“桂香”營造出清涼恬靜的氛圍,“石響”則極富音韻感。此句可謂是自省精神與自然環境的交融與升華。文字濃郁深厚,余味悠長?! ?/p>
第五句“抱葉玄猿嘯,銜花翡翠來。”描寫了兩岸的動物景象,黑猿抱著樹枝高聲啼叫,翡翠鳥銜花飛舞,展現出這個地方生機勃勃的一面,使整首詩給人以一種豐富、生動的感覺。
第六句“南中雖可悅,北思日悠哉。”盡管嶺南的景色賞心悅目,但意欲回歸北方故里的思鄉之情無比強烈?! ?/p>
第七句“鬒發俄成素,丹心已作灰。”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無常,黑發變成白發,意喻人生老去。此外,詩人還感慨事業不如意,暗示官場榮辱無常,并有彷徨失落的心態,直抒胸臆?! ?/p>
末句“何當首歸路,行剪故園萊。”表達了對歸鄉的向往。“行”字體現了詩人返鄉的決心,故園的田野和草葉需要修剪,還等待著他早日回去,表達出一種深沉的寂寥感及對故鄉的無限眷戀?! ?/p>
宋之問的這首詩不僅表現了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更是將詩人自身的思想和情感滲透其中。既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也充滿了個人情感的表達,情感真摯、意境清新、意象優美、層次分明。展現了詩人對客觀世界獨具慧眼的觀察和內心世界的細膩捕捉,具有極強的畫面感、生動感和抒情力,辯證而巧妙地交織了風景和人物情感,反映了唐代早期文人身處異鄉的辛酸和不安,無論是從詩歌結構編排還是用詞選材等方面來看,都是一首非常優秀的唐詩佳作,值得我們鑒賞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