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的花開了。海棠、梔子、菊花不分彼此,競相盛開。秀色芬芳讓人有些沉迷。于是用手機拍下圖片,寫幾句心情文字發朋友圈,放飛愉悅?! ?/p>
不多時,評論、點贊如雨后春苗。一友留言:得閑串門,我家尚有靚盆。這般相邀著實舒坦,拒之不合情理。此友亦芳迷,恰家中花具盈,欲贈之。贈盆托花,當共鳴者乎。雖非雪中送炭,卻有錦上添花之意趣。見字如友,不亦說乎!
喜歡花木,這緣始于少年。20世紀80年代末,我隨父母住在粵北大山深處的一個小鎮里。那時父母收入不高,物質也不豐富,生活過得有些緊巴巴的。俗語說,“靠山吃山”。于是各家各戶都在門前四周圈地“墾荒”。別看地少,侍弄好,收獲也是挺可觀的。圈地,是有“潛規則”的,概括起來就是:各人只圈門前土,莫耕他家門后田。單位宿舍大都是平房,棟與棟間距不大,各家的“田畝”也不過一厘、二厘。按個人喜好,種些瓜果蔬菜,不但能吃個新鮮,也貼補了家用?! ?/p>
父親圍起竹籬笆,母親種菜。兩塊地,一塊播撒了芥菜籽,一塊種上姜、蔥、蒜。大蒜栽好,上面鋪一層稻草,母親叫我早晚澆一次水……看蒜苗露芽了,由嫩黃變翠綠了,心里有一絲歡喜?! ?/p>
某日,在同學家看見一盆花。翠莖綠葉,粉紅、胭脂紅的花簇生于葉腋、重瓣,開得燦爛,甚是可愛。這是“指甲花”,可以把指甲的顏色染紅。見我喜歡,同學遞給我一個紡錘形狀的蒴果。輕輕一捏,小小的花籽便彈了出來?! ?/p>
回家看看“田畝”,一片郁郁蔥蔥。已沒有空余的地方了。思來想去,偷偷在竹籬笆的絲瓜秧旁撒下花籽。沒幾天發芽抽葉了,漸漸地長高、孕蕾。有一天,花突然就開了??粗?,心中甚是歡喜,有時還會在花前發呆。母親看看花,又看看我,好像要說什么,又什么都沒說。父親笑著說:這花看著舒服,做事也要和種花一樣……
愛美是人的天性吧!每個人的審美觀不同,喜好自然不同,隨性即好?! ?/p>
起初種花,我來者不拒,多多益善。種過夜來香,據說可以驅蚊,但香味濃烈而不收斂,南風一吹,實在難以喜歡,只得拱手送出。年橘,粵人皆喜,我亦不脫俗。橘花潔白馨香,有果。目睹果實由青轉黃至紅,感覺很暖心??茨觊兕H似人生,開花結果,能走到最后,靠堅守,也靠造化?! ?/p>
勒杜鵑,甚得我意,家里栽有三五盆。剪一枝扦插,次年就可見花。它花期長,花色多彩豪放,還帶點刺。某年赴洛陽采風,竟然際遇,頗為驚奇。此花又名葉子花、三角梅、賀春紅。諸名中,獨鐘勒杜鵑,這“勒”何意頗費思量。乍看大開大合,有些“悲壯”。又似臨危不懼,英雄本色。這正是橫看成嶺側成峰。有些愛,道不明。然而發乎內心的愛,未必需要理由。種花好玩,有時還蠱惑。你看,本是“傲霜”主角的秋菊,在嶺南竟被迎春接福的“春菊”頂替了?! ?/p>
種蘭雅致,亦生茫然。山石幽谷,蕙草春碧,文人墨客都喜書案旁置一蘭盆。眾人效仿,我亦跟風。購蘭時,老板將松樹皮、珍珠巖、浮石拌勻后入盆。告何時澆水。我小心翼翼侍候,不出半年即被蘭戲。一次參加活動,贈品是盆素心蘭。喜滋滋捧入室,花不負我,蘭室清香,很是怡情。未知數月,又病懨懨地不治,甚是可惜。“花匠”好友得知,贈我一盆墨蘭。囑我隨意種之,不必殷勤侍候。信之從之,此后蘭葉葳蕤,聞風相悅,如居幽谷。“此中恐是蘭花處,未許行人著意聞”,知交老友,必是秉性相投?! ?/p>
菜及花,都是植物的同類。然其屬性各異,涵括的是物質與精神。人體需要物質的固本,心靈需要精神的滋養。這菜、這花,就成了時代的代言人?! ?/p>
我在花中流連,時光流逝,社會在發展變化。當求溫飽成為往昔的記憶,當閑情逸致可以盡情釋放,國家繁榮富強,國人安居樂業,內心的幸福感與美感歡快地溢出,像噴薄綻放的花兒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