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初中時,有兩篇課文印象特別深刻。一是魯迅的《秋夜》,開篇是:“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另一篇是郭沫若的《石榴》。我家的前院也有兩棵樹,一棵是柚子樹,另一棵是石榴樹。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我感同身受?! ?/p>
那時,老家的院子很簡陋,沒有圍墻。房子坐東朝西,門前有一塊曬谷坪。曬谷坪南面是廚房,北面是鄰居的廚房。曬谷坪另一側是一座簡易的杉皮木棚。木棚一端是父親的木工作坊,另一端是雞鴨圈舍。那兩棵樹穿過木棚,茂盛在木棚之上。樹的軀干像是木棚的立柱,但并不妨礙樹的生長,反而很茂盛,年年果實滿枝?! ?/p>
柚子樹高而直,像一把傘。果實很多,但并不甜,即便完全成熟,也是酸澀的。但家人們依舊喜愛,奶奶會把柚子皮制作成一道非常好吃的菜。柚子成熟后,就用竹篙把柚子敲打下來。奶奶將柚子皮取下,削去最外層綠色的皮,切成條狀,然后淖水,再放在清水里揉搓,去苦澀味。晾干水分后,加適當的香料粉、辣椒粉和鹽搓一搓,再加豆豉充分混合,密封在壇子里腌制。腌制好后,從壇子里取出一小碗,擱上一些豬油渣,再淋上一點香油,待鼎罐煮飯濾掉米湯后,放在飯面蒸。飯熟則菜好。盛飯時,揭開重重的鼎罐蓋,一股濃濃的香味撲鼻而來,令人垂涎三尺。那時,只要舀上一小調羹,拌在飯里,就能美滋滋地吃完一碗飯。這道菜因為貯存在壇子里,可以有計劃地吃上一年?! ?/p>
有一年冬天特別冷,持續打霜和結冰,柚子樹被凍壞,有近一半的枝葉干枯。第二年只是零星地結了幾個柚子,且果實瘦小。第三年,柚子樹完全枯死了??菟赖蔫肿訕淙菀咨x,父親很不舍地將它砍了。枝葉做柴火,主干鋸木板打成了簡易家具?! ?/p>
院里的另一棵是石榴樹。石榴樹生長在木棚的最西面,緊鄰古道。一半的枝葉在古道的上空。由于石榴樹果實特別多,等果子長大后,枝條便耷拉下來,上面掛滿了紅綠相間的石榴果。石榴果完全成熟后,會自然裂開,像一張張笑臉,露出一口晶瑩剔透、滿是汁液的石榴籽,煞是誘人。很多路人經過石榴樹下,難免經不住誘惑,順手摘下一顆。時間久了,幾乎有一半的果子回饋給了路人?! ?/p>
有一天中午,奶奶正在廚房做飯,聽到外面有異響。走出來一看,發現一名年長的路人正用長長的木棍敲擊高處的石榴。奶奶咳嗽一聲,路人警覺,丟下棍子,站在那兒,一臉羞愧。奶奶走上前細聲問道:您要吃石榴嗎?路人慌忙搖手說道:“是這樣,我家孫子最近一直鬧肚子,中醫給了一個方子,需要石榴皮,剛才見到您這兒的石榴,一時性急,就想敲一個下來帶回去。”奶奶得知后,二話不說,順手在院子里摘了幾個大大的石榴塞在路人手里。路人很是感激,連聲說:“謝謝。”
石榴味甜,略帶一點酸味。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這棵掛滿果實的石榴,無疑是家里老少的摯愛?! ?/p>
石榴的花期很長,果實成熟的周期也長。有的果子成熟了,有的還只是花蕾。每天起來,我們這些娃兒就會在院子里仰起脖子,細細查看那些果子??吹接辛验_的石榴,就驚喜地嚷道:“開了,開了!”大人就會將開裂的石榴摘下來、掰開,分給我們。娃兒們就坐在門墩上,細數那一粒粒酸甜的籽兒,放在嘴里,用牙輕輕地擠破它,任汁液在口腔里跑。有時會一粒粒地積攢起來,然后一把塞進嘴里,再猛地一嚼,那滿口的酸甜會令人忘乎所以。而大人會將我們吃剩的果皮收集起來,放在窗臺晾曬,以便送給那些需要石榴皮做藥方子的鄰里鄉親?! ?/p>
也許是樹齡已高,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夜晚,石榴樹被攔腰折斷。大人見狀,很是惋惜。想不到這棵陪伴家人幾十年、給家人帶來無數甜美記憶的石榴樹就這樣倒下了。父親沒有將石榴樹樁清除,找來幾十塊青磚,砌成一個花池,將石榴樹樁圍好。豈知第二年,樹樁周圍竟然長出了嫩芽。多年之后,一棵更為蓬勃茁壯的石榴樹呈現在我們面前。時至今日,石榴樹生命力一直旺盛,每年都會結出滿枝的碩果?! ?/p>
院子里的兩棵樹給了我太多甜蜜的回憶。如今,無論怎樣的山珍海味、佳肴美饌,都抵不過被濃烈的親情和鄉情烘托出來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