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興縣隘子鎮彩嶺村東南隅有一座坐西北朝東南,酷似別墅的小閣樓,樓的東南門書“湯湖”字;西墻書“向華泉中華民國廿九年歐震題”。該樓占地面積137.53平方米,底層西北角有泉眼,水溫達50℃,有男女浴室各一間。據稱,此泉由張發奎部下歐震軍長等倡建于1940年,可謂“報恩泉”?! ?/p>
時任始興縣縣長吳種石所著的《向華泉記》中詳細記錄了造泉過程:“清化屬縣治西南。名區彩嶺,為向華將軍故里。將軍乃黨國柱石,震古爍今,彪炳寰宇。去冬抗戰南旋,任四戰區司令長官。整軍經武之余,輒動孝思,榮歸省墓。以其先大人竹溪公墓道,去祖屋遠延,地新筑,今春告成。種石適權縣篆,奉省政府主席李命代表致祭……向公舊第筑彩嶺下,近復建廬于旁,紀念故弟貴斌,以慰其捐軀報國之義。廬之右建風度學校,以教育鄰近子弟。親族之貧苦者多有所濟。向公為桑梓謀,可謂至矣。廬之左建竹溪橋,以志思親之意。橋下溫泉涌流,水聲若琴,若筑;水氣蒸騰,為煙,為霧。于時百鳥和鳴,萬簌交響,令人耳不暇接、目不暇接,不僅心曠神怡已也。山川靈秀毓鐘,宜有我司令長官向公之杰出也。種石追陪流連,并浴其下。泉水溫清,滌盡塵俗。相議鑿泉筑池,覆亭其上。雨辰軍長首倡捐金,請張校長光第董其事。鳩工庀材,間數月告竣。僉謂吾儕,皆四軍部屬,皆四軍聲譽,皆向公養成。飲水思源,知源流之遠大,且泉水之溫清,一如我向公之待遇。遂名斯泉曰‘向華泉’。屬種石為之記。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禺山吳種石謹識并書。”
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向華泉”,仍蒸氣旺盛,與掩映于溢綠流鮮、古林稠茂的“貴廬”“竹溪橋”共構精美的山水雅光,令人心馳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