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院明的水彩畫正如他的性情,沉著穩重、淡雅素凈。無論是客家屋舍、田野山鄉,還是殘垣斷壁,在他的畫里有著寧靜雅致、清風徐來之感?! ?/p>
作為韶關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一名美術教育工作者,許院明展現了一個始終對生活、對藝術保有熱情和活力的精氣神的藝術工作者的一面?! ?/p>
去年冬日,見他在翁源書堂石邊上鋪開一張水彩畫紙,用寬大的刷子對書堂石進行描繪,尺度把控得游刃有余,在空間和造型上有著獨特趣味,色調素雅、主次分明,對虛實的把握、層次的對比,處理得很好。此次“大美翁源——翁源縣美術協會會員作品展”中,他的這幅《書堂遺址》(如左圖)便在其中。站在這幅畫作前,回想他作畫時的情景,心中對此景便也有了另一番體會?! ?/p>
《自留地》是許院明兒時記憶中的“藏寶地”的寫照,他說每次母親到那塊地里都會笑容滿面,而他也會每天去看,看著作物發芽,看著它慢慢開花。有一天,他發現田間的葉影斑駁處,不知什么時候結出了果實。在這幅看似抽象的畫里描繪更多的是種種回憶。“適我無非新”是他追求的境界、體驗的感受。即使是不起眼的事物,在許院明的眼里也總有特別之處。他在自留地里發現了一束光,也是因為這束光成了他追求的目標,更是一種對生命的解讀和覺悟、對鄉土的回憶和懷念?! ?/p>
另一幅叫《鄉痕》的畫作更是以切割空間的方式來表現物象,遠處的天空,處于中景的樹木及紅泥路,構成不同的空間關系,以塊面狀的形式表現其體積。細節雖不多,卻頗具感染力,猶如走進人煙稀少的鄉間小路,那看不到路盡頭的畫面給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間。對于從鄉下走出來的許院明來說,鄉土自然而然在他的畫中留下重要痕跡。他因心造境、以手運心,通過不斷的探索和追究,尋找心中耀眼的光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