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古稱韶州,治所長期置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曲江。這里風物優美、人文薈萃。北宋已有名勝“曲江八景”之說,明代有“曲江十景”之聞,清康熙年間《韶州府志》載“曲江名勝二十景”。其時,韶州布衣文人廖燕參與重修《曲江縣志》,參照“曲江十景”和“曲江名勝二十景”,將曲江名勝增至“二十二景”,并賦《曲江名勝詩》二十二首記之。清光緒歲,《曲江縣志》再度重修,其中的卷八“輿地書·名勝”中記載“曲江名勝二十四景”,依次為:
《南華晚鐘》鳳羽作
芙蓉丹灶、筆峰寫云、九成遺響、皇崗夕照、蓮峰樵唱、白沙煙艇、迴龍漁笛、貂蟬秋月、中流塔影、南華晚鐘、書堂夜雨、韶石生云、薇巖積雪、雙江環碧、仙橋古渡、榕皋晚眺、獅巖招隱、曹溪香水、西河竹籟、塔影松濤、涌泉流殤、迴瀾夜月、羅巖仙樹、詩石留題?! ?/p>
物換星移,時過境遷。今天的韶關,與近200年前俗定“曲江名勝二十四景”時的韶關,無論是人文環境還是自然景觀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p>
二十四景中的不少景觀,或湮沒在歷史的煙塵中,或僅存于典籍里,束之高閣,知之者甚少?! ?/p>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與國脈相連。怎么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如何賡續韶關文脈?讓韶關歷史文化更好地為新時代服務,讓更多人了解韶關、熱愛韶關,建設美好新韶關。2013年春,韶關有識之士提出了用繪畫的形式,還原“曲江二十四景”的構想。熱心文化傳承發展的韶關市張九齡書畫院院長張新富與資深畫家鳳羽一拍即合,扛起了讓“二十四景”穿越時空,再現當代的擔當。他們查閱史料,走訪鄉賢,踏訪名勝,籌集資金,勘定創作場所,歷時十載,幾經艱辛,終于今年芒種時節完成浩繁繪事?! ?/p>
“曲江名勝二十四景”系列繪畫以油畫的形式表現,每幅長2.88米、寬1.68米,共24幅,總面積116平方米,鴻篇巨制、蔚為壯觀?! ?/p>
交融互鑒,令二十四幅畫益發流光溢彩、氣韻生動。用西洋油畫的技法描摹韶關景物,畫作色彩對比強烈,光影交錯鮮明,摹古而不泥古、師洋而不拘洋,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如夢如幻、仿若仙境,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p>
二十四景仿佛暗合了一年之二十四節氣,欣賞畫作,讓人猶如穿越時光隧道,一以覽之,即可領略韶關春的青綠、夏的燦爛、秋的蕭疏、冬的澄澈?!痘蕧徬φ铡放{覆蓋大部畫面,左中之主峰,更是“殘陽如血”,令人置身其中而沒有近黃昏的傷感,充盈視野和心胸的是燦爛和輝煌?!掇睅r積雪》則以藍綠冷色為主,雪壓枝頭,銀裝素裹,讓人仿如進入安徒生的冰雪童話世界?!对娛纛}》更是生動詮釋了廖燕的詩意:“野澗潺湲水霧封,何人載酒辟游蹤。飄楓色染澄潭黑,峭壁苔侵古篆濃。天地大文鐫石骨,山川全部注心胸。后賢覽此須防護,筆墨千秋欲化龍。”
該系列油畫的誕生,是利用繪畫藝術的形式活化本地歷史文化資源的有益探索,開闊了韶關文化傳承發展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