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黃所村的土地上,橋下流水淙淙,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浮現出這樣一幅圖景:村子被大山環抱,水在村邊橋下不徐不疾地流淌,而我仿佛就是這水里的一條魚?! ?/p>
清晨的陽光還未發出夏日應有的“熱力”,我們一行人早早地出發,從筆直的村道走向一條岔路,這路和阡陌交錯的田地之間隔著水渠,渠里流水清澈,水里天空湛藍,朵朵的白云和孩子一樣,調皮地在田埂和道路之間的水波里游動。孩子們蹦蹦跳跳,有時候折下一根雜草,有時候丟下一粒石子,仿佛一刻也不會停歇。我們踩過泥、走過橋、下了坡,在兩個土坡之間、在周邊草木樹林的掩映下、在這座橋底,一條潺潺的溪流緩緩地流過,沙土地上的鵝卵石被流水清洗得锃光瓦亮?! ?/p>
我們沒有釣具,就從親戚家帶塑料桶、舀子、草帽和飲用水等,換上拖鞋、挽起褲腿,就徑直蹚水過去?! ?/p>
水泥橋的底部正是現成的“遮陽棚”,熾烈的陽光從頭頂上傾瀉下來,我們就窩在橋洞下的一片溪流里捉魚。這里的水淺淺地沒過腳面,較深的地方也只過了腳踝。在這連綿起伏的群山之間,在這廣袤平整的土地上,眼前仿佛只有這片靈動的溪流,正沿著地勢有節奏地不停地向低洼處流淌,時而平緩、時而急促、時而纏綿、時而激蕩,用手觸摸覺得輕柔如風,用耳傾聽覺得叮咚如鈴。微風拂過,攪得那如鏡面般的水不斷地起伏搖晃?! ?/p>
魚兒們就在這溪流里來回穿梭、游弋。孩子們蜂擁而至,甫一進入這汪活水,便手忙腳亂地玩耍起來。他們在鄉里最有樂趣的事是抓魚。眼前的這垅田野便是捉魚的天地,這條小溪就是快樂的源泉?! ?/p>
我牽著女兒的手,光著腳踏進溪水里,慢慢地往石塊方向走去。腳伸入水中,我的腳板踩在水底的石子上,感覺凹凸不平,非常舒服。當閨女穩穩當當地踩在大石頭上,我便放下心來,加快進度返回岸邊,沒想到一腳踩到青苔上,打了個趔趄,眼疾手快地扶住那石塊,差點一屁股坐在水里?! ?/p>
我們幾個人,像魚一樣,奔忙在溪流的岸邊,或是溪水中。一會兒,有人拖鞋掉了,順著湍急的水流漂走;一會兒,誰腳下打滑,摔倒在水里,全身濕透。但并未因此退縮,卻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過五關斬六將”……
鵝卵石間的水細流脈脈,如線如縷。那些魚兒聞風而動,一條條從泥土里、石縫里鉆了出來,急不可待地簇擁在水口子里斗水。此時孩子們也興奮起來了,提著桶迫不及待地奔向水中,忙不迭地在岸邊穿梭奔波?! ?/p>
暑意蕩漾,熱浪翻滾,溪水里的人越來越多。孩子們頂著烈日,如影隨形地與魚兒斗在一處。他們布陷阱、設圈套,打埋伏、打突擊,摸爬滾打、絞盡腦汁,想方設法與魚兒們周旋,與它們糾纏,常常難解難分,卻樂此不疲,演繹出夏日里妙趣橫生的生活場景?! ?/p>
看孩子們捉魚捉得起勁,年過古稀的老爺爺興致來了,聊起捉魚的往事。他說,他年輕的時候是一把捉魚的好手。每當下雨后,小溪漲水時,便是捉魚的最佳時機。他便穿上蓑衣、戴上斗笠、背上漁具,去村里的水岸邊捉魚,往往收獲頗豐,不但能捕獲到較大的草魚,還能捉到塘虱等稀有魚種。捉魚大豐收,意味著有魚吃。親戚廚藝好,變著法子給我們弄不同口味的魚,吃得我們砸嘴舔唇、心花怒放?! ?/p>
這些千姿百態的魚,就像是這里形形色色的村民,各有秉性、各具特色、各有趣味。有的魚,順著溪水而行,游向江河,奔向湖海;有的魚,就像一輩子生活在山里的人們一樣,辛勤勞作、與世無爭便是他們生命的底色。也許,對于他們來說,走出大山的不甘已經在心中郁成結,而這種糾結卻又被這一座座山揉碎,再變成一種刻骨銘心的希望,像是地里的種子一樣,寄托在子孫后代的身上,又如同這溪水,始終奔涌向前、不肯停歇。